成为终身学习者#
过去的赚钱模式是读四年大学,拿到学位,在某个专业领域工作 30 年。但现在不同了,时代发展迅速,掌握一门新专业只需要 9 到 12 个月,比选择 “正确的” 专业更重要。
我意识到我过去过于重视选择 “正确的” 专业,经历了两次跨专业考研失败后,我仍然耿耿于怀。后来,我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行业和岗位,但内心仍然感到愧疚,觉得对不起自己辛辛苦苦学了四年的专业,觉得自己像个叛徒。
这其实是我以前的狭隘观念,过于偏执地认为 “所学专业” 必须与 “自己的工作” 高度匹配。实际上,跳出原有的专业,可能会有更广阔的道路。可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我会不断地问自己,我究竟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想做什么。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我的思维也变得更加开阔,不再给自己太多限制,有足够的勇气去尝试。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重新站起来,这种试错的勇气是宝贵的,让我更加坚定和珍视自己所爱的事情。
正如书中所说,“成为终身学习者是致富最重要的技能”,我不应该被曾经学的专业束缚住,只要对什么感兴趣,就去学习。在满足求知欲的驱使下,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如果这件事还能满足社会需求,那就有机会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
不把身份局限于某公司的职员#
“如果社会可以培训他人,这些人就可以取代你。” 这是我近年来困扰的一个问题。有时候我会问自己,我对公司来说到底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呢?我有什么所谓的独特竞争力?是不是应届生经过培训一段时间就能取代我?那么我的人力资本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积累呢?
问完自己这些问题,我会感到无力和失望,因为发现无论是我还是我的同事,甚至是我的主管,对公司来说都是可以随时被替代的。即使我付出 200% 的努力,大部分岗位也不需要展现所谓的个性,我们只是机器中的一个齿轮。
因此,我意识到不再纠结于此,所谓的自我实现和学习成长并不一定要发生在工作中,我也不应该把自己的身份仅仅局限于某个公司的职员。
对一件事情欲望越小,顾虑就越少#
任何终极目标的实现都会有新的目标出现。所以其实并没有什么终极目标和目的,最重要的是遵从内心的感受,过好每一天。
近年来,我变得越来越功利和急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几乎渗透到了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应该多享受和关心过程。过犹不及,焦躁的状态并不适合做重要的决定,要学会放松身心,哪怕只是为了好玩。
虽然我认同 “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但我一直给自己设定了太多的框框,有形或无形,有意识或无意识,总是匆匆奔向下一个所谓的 “目标”。但回头看,那些目标真的正确吗?真的那么重要吗?重要到我可以放弃那么多吗?其实不值得,不如放松点,遵从内心的感受,过好每一天,而不是过度判断,做太多预设,被各种顾虑束缚。没有什么必须走的路。
退休,不为想象中的明天牺牲今天#
退休的状态其实就是不再为了想象中的明天而牺牲今天,当你活在当下,内心充实地度过每一天,你就达到了退休状态。
我很喜欢这种对退休状态的描述。然而,回顾自己这些年的状态,我似乎很容易陷入焦躁不安之中,为未发生的事情而忧虑焦虑,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纠结和惋惜,为我 “想象中的未来” 而极力压抑当下的自己。实际上,如果连 “今天” 都过不好,我如何过好我所谓的 “未来” 呢?
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书开始阅读#
建立新的心智模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阅读,阅读的题材和内容并不重要。最终,你会追随自己的兴趣,完成大量的阅读。
之前我常常陷入 “吾生之有涯,而知无涯” 的困境,觉得想学的东西太多,经常感到焦虑,不知道从何开始。我总是给自己设定很高的目标,甚至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去选书,让 “看书” 这件事变得很累。后来,我和主管讨论了这个问题,她建议我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书开始阅读,不要带有过多的目的,先养成习惯,哪怕每天只看十几分钟,放松心态。等这个习惯养成了,再进行下一步。
抛开记忆和身份,专注于问题本身#
我的重要目标是摆脱很多以前的习得反应,这样就可以抛开记忆或固有的认知和判断,做出更清晰的决定。
这段话让我想起,我中学学的是理工科,但大学却选择了文科类的专业。为什么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那时候被周围人灌输的观念是女孩子不太适合学理工科。当时的我并没有真正的独立思考能力,无意识地默认了这一点,甚至从未怀疑过这句话的合理性。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固有刻板印象,希望不被这些束缚,应该更加勇敢,对于很多决定,应该抛开记忆和身份,专注于问题本身。
接受每个阶段的局限性#
人类的预测能力是有局限性的,但很多事情在存在信息盲点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正确运作。
这句话是用来阐释 “复杂性理论” 的。想明白这一点后,对于过去做出的选择也会更加释然。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很难打破,永远不会有做了足够充分准备的时候,永远会有未知的信息存在。因此,不如坦然接受自己身上的 “鲁莽” 和 “少年感”。正如五月天的歌词所说:“我的人生就是一错再错,错完了再从头,也许放弃掉一些活得更轻松,我却不再是我。”
阅读原著和经典#
打下一个高质量的阅读基础非常重要,去阅读原著和经典,这样能够获得足够完备的世界观和深刻的理解力,你不会再畏惧任何书。如果拥有了洞察社会现象本质的能力,你会找到真正的价值和需求所在,然后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比如可以阅读数学、科学和哲学领域的经典作品,一旦掌握了这些,无论读什么你都不会感到害怕。深刻理解供求关系、劳资关系、博弈论等问题,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